2009年12月20日 星期日

歐洲單車行強者學長

我跟Shower學長第一次是在科隆(Köln)遇見,剛好住在同一間青年旅館的同一個房間。同房的所有人聽到他騎著單車在環遊歐洲,都深表讚欽!這實在不是普通人可以辦到的事情。要離開科隆的那個早上,三個人在大教堂前合照:繼續沿著萊茵河騎車的學長、搭跨國列車前往荷蘭的我,還有遠渡重洋來歐洲踢足球的日本人。




得知學長的計畫路線包括荷蘭,約定在阿姆斯特丹(Amsterdam)有機會見面,學長果然很神勇的征服了萊茵河,一路殺到荷蘭來,真是太令人欣喜了!當天還很不好意思,讓他在車站等了半天,雖然阿姆斯特丹的公眾運輸很發達,但還是花了我快一個小時才回到住的地方附近。今天剛好看到他的部落格,大家可以前往朝聖一下。




雖然很晚了,學長還是很帥氣的回到露營區去睡覺,繼續他的旅程。並於七月時回到台灣,現在開始上班囉。

2009年12月17日 星期四

給一個沒有我的世界

首先,請大家放心,我完全沒有要尋短的意思。現在的我身心健全,生活規律有目標,大體而言過得相當有成就感。如果我告別了這個世界,那一定是由於某種無法預見的意外,或是太突然的疾病。我離開你們的過程想必是短暫的,來不及跟你們一一道別,但不要太過擔心我,因為我不會經過太多苦痛,也不用惋惜沒有見到我最後一面,因為我已經留下了這封信給你們。



也許有一天,你們再見到我時,我可以告訴你死亡是怎樣的過程:是有一道光、有天使來迎接、還是牛頭馬面?也可以告訴你到底生死學的老師有沒有騙人,考古題(後註)是不是真的有出?不過到時,你們也不用問我,也親自體驗過一次了吧。死亡後的去處不可知,我個人覺得應該至少是個空間無限寬廣的地方,要不然歷史上這麼多死去的人們萬一滿出來了要怎麼辦?另外一個可能的解決方式是輪迴,像電扶梯的階梯般,就不會有地下室堆滿階梯的事情發生了。



不論如何,我並不擔憂死後的世界,那掌控在比我們更高的主宰手上,如同天氣或運氣是莫可奈何的。我現在也不擔心死亡的過程,那在生命中也只不過是短暫的片刻。

如果我離開,唯一讓我掛念的,是還沒有離開的你們。



這個世界少了我,一定還會繼續運轉著,喧鬧繁華依舊,只有某一小群人會覺得好像缺了什麼。我要謝謝這些關心我的人,謝謝你們在心中開了一小房間讓我入住,希望在我居住的這段期間曾經帶給你們一些感動;當我消失以後,請不要讓這個空房間荒廢。如果我可以的話,我會把這個房間打掃乾淨,寫張紙條感謝您的照顧,然後給你一個擁抱道別。過不久,就會有新的房客進駐了吧?我不希望你們把房間塵封起來,讓裡面的景物永遠觸景傷情,因為少了我的世界還有很多人需要你。



雖然提前離開有點意外,但其實也並沒那麼可惜。的確,生命中還有很多事情我沒有經歷過,但是那也不是頂重要的東西。我也經歷了很多人一輩子沒有經歷過的事情:去埃及看了金字塔、北海上看了夕陽、瑞士喝了雪水、德國飆了高速公路。當然還有很多事情我還沒做,去北極圈看極光、南美洲看巨石像,還有找到對的那個人結婚生子。但生命是急不來的單行道,沒有人會因此就決定在十歲時結婚生子;很多事情還沒做,並不代表就急著要去完成它。我訂好了自己的航向跟速度,而我的計畫是按照這個步調認真走下去。如果我離開了,那些還沒做的事情也是沒辦法的了。就像我永遠也不會成為網球世界第一,如果我提早告別了這個世界,沒能結婚生子也是沒辦法的事吧。



唯一該惋惜的,就是用掉了這個世界太多資源吧。所有曾經培養過我的人,最辛苦的爸媽到教過我的眾多老師們,應該都希望我有天能夠貢獻這個世界吧。當然我也是這麼希望的,但世事總難盡如意。我是希望能在這個世界留下些什麼的,改變某些人的生命、或是創造一部電影,諸如此類的遺跡。我個人生活的動力,就是從重要的人身上得到肯定,不論是從敬重的師長朋友,或是未來的自己,提起我時會說「啊,他是個正直的人,做了些有意義的事。」從這個地球上吃掉這麼多資源卻沒有回報,沒有做出什麼值得肯定的事,的確有些過意不去。



在我看到所有講臨終的書裡,都提到要讓你愛的人明白你愛他。這樣的動作在書裡面的描述總是看起來簡單:「奶奶總是會擁抱我們,告訴我們他很愛我們,所有的人都明瞭奶奶是多麼捨不得我們。」身為老奶奶的時候,任何的擁抱都可以簡單解讀為慈祥的愛護。況且在台灣的文化裡面,要給別人擁抱必須跨過的位能是不小的,我曾經抱過的朋友好想屈指數得出來,而且都是真的很好的朋友。至於言語上表達我愛你就更稀少了,就連我自己都說起來彆扭。我們的文化裡面是沒有這種詞彙的,從來就沒有人跟朋友說我愛你,感情再好也會被解讀成在告白,同性異性皆然。



但這當然不代表我們的文化裡面就真的不能表達,只是用不同方式而已,相處夠久就會知道。就像阿媽雖然從來沒有說過,但是他會不停不停地問我要不要回家吃飯,我知道那就是他表現關心的方式。雖然我自己認為我通常都表達的很清楚,我喜歡的人應該都收得到這份心意,但畢竟「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如果您對這件事情有疑惑的話,歡迎來找我問個清楚!



我聽過一個演講,是《轉山》的謝旺霖。問到他對死亡的看法時,他的回答讓我印象深刻:他說,他不覺得自己還有五年、十年可以活,所以每天都當最後一天在過。我印象深刻,因為我覺得我沒有辦法這樣子過活。回顧過去的文章,看自己上大學的頭幾年,每個學期的我都有某種程度的改變。每次跨年之後邁向新的一年,覺得好像又有了一次重新探索自己的機會。過了這幾年,我才逐漸讓我自己變成一個連續的人,讓昨天的自己對今天負責,今天的自己對明天負責。我自己覺得這對我而言是一種進步,因為讓自己穩定下來之後,才能調整航向慢慢前進。如果一直跳來跳去,一下子樂觀一下子悲觀,一下子熱情一下子孤僻,就很難調整自己。壞處是有時也會卡在一些小誤會裡面,或是害怕尷尬,而保留自己的想法。但是我已經盡量去修補任何的不連續性,努力讓明天的我可以誠實面對今天的我。



有人說,死掉最可惜的事情就是聽不到別人在告別式的時候,說的那些好話。也有人因此在將死前先辦告別式,避免這個遺憾。不過我想我在死掉之前大概還不太有機會辦告別式,的確是有點可惜,所以大家要對我說什麼的話請盡早把握機會!倒是萬一我死掉了,就沒有機會在諸位的告別式上發言囉。



一份正常的遺囑裡面是不是該分配我留下的財產呢?



不過嚴格來講,這也不能算是遺囑,這只是封跟大家告別的信。我離開之後,剩下的物質世界的東西應該作最有效的利用,用不到的東西開放大家索取,只要我弟同意的話你們都可以拿走。例如說佑樺可以拿網球拍去,不過不知道打起來會不會很奇怪,好像有A框衰神附身在上面,怎麼打都打不到心。



我希望能有人把我的電子資料收藏好,如果統統都不見的話有點可惜,我有好多的照片、文章,還有備份起來的簡訊等等。雖然沒有什麼實際用途,但是可以提供大家緬懷我的管道。萬一有一天有人要幫我寫傳,或是後世人要作人類學調查的話,都是不錯的參考資料!雖然如此,但我還沒有想到要怎麼把這些資料託付他人收藏啊,從Ubuntu Karmic開始加密家目錄之後又更麻煩了。



在電影《Deep Blue Sea》裡面,牧師面對大白鯊覺得生存機會渺茫,抓起DV留下他自己的遺言。對著鏡頭,他說:
So what do I have to say to you? What mark do I have to leave behind...? We'll begin with the perfect omelet, made with two eggs, not three. Amateurs often add milk for density. This is a mistake.
我看到這一幕的時候,覺得這個牧師實在是相當幽默。對呀,我們要留下什麼給這個世界?如果每個人都只講寫醒世警語,那還真無聊。



所以,如果我的離開可以吸引你的注意力三分鐘,向你傳達一個訊息的話,那我要說:記得做備份,Remember to backup!備份你的文件,尤其要記得備份你的相片。相片整理起來是最麻煩的,大家常常就這樣把檔案丟著,想說哪天有空的時候再來整理。一天拖過一天,終於有天電腦就冒煙啦,你的珍貴回憶也就隨煙而去了。如果不見了你會心疼,那就多作幾份備份起來!還有,放在網路相簿上面不能算是備份,因為下載下來常常不是原始大小了,日後想要放大或是沖印的時候會無比後悔;三十年之後世界不知道生成什麼樣,搞不好連Google都夭折了!這也很難講,所以還是自己多複製幾份比較保險。



最後,要是我跑掉的時候還有圖書館的書還沒還,還是欠錢忘記還的話,拜託誰幫我處理一下吧。謝啦!拜,有機會見面再聊吧!




註:死後會有少女來問你:真主是誰?先知是誰?要記得:「阿拉是唯一的神,穆罕默德是他先知。」

2009年11月12日 星期四

回應《不想讀,就讓給別人吧!》

拜讀洪蘭教授在天下雜誌的文章《不想讀,就讓給別人吧!》,心中有諸多感觸。現在的學風與從前相去甚遠,敬師如賓、每節上課奉茶給老師的那個時代已經遠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較為隨性而輕鬆的氣氛,每談及此不少老師都會嗟嘆過去美好的時光。新一代的學子有時顯得太無禮而犯上,不只老師們感受到,就連我們這些學長都感受的到,的確是我們必須檢討的地方。

由於洪教授只在敝院短暫停留,無法深入瞭解全貌,因此冒昧提出幾點想法供大家參考。我完全同意教授所言,國際競爭這麼激烈,我們的人才培育必須更加把勁,才能夠讓台灣站上未來的舞台。競爭讓人又愛又恨,唯有良性競爭能夠激起最大的進步。

如果開放了競爭,那麼哪些課程會首先被淘汰?當然是教學不好的課程。在敝校,有很多課程是大家都想要選的,甚至選不到都想要旁聽。我選修過的法文課,老師必須狠下心來拒絕這些同學,因為太多人會損害教學品質。即便如此,還是有同學死纏爛打每個禮拜都來報到。反觀某些品質不好的課程,往往都是必修課,沒有競爭的必要,也就沒有提昇教學品質的動機。在敝系情形尤其嚴重,「必修」學分高達畢業學分的百分之八十九。濫排必修課程,除了「專賣」品質往往欠佳,更剝奪學生多元學習的可能性。這似乎是目前國內所有醫學系皆有的問題。兩百五十六個必修難道真的都這麼必要?不免令人懷疑是品質不佳而害怕競爭。

私以為,大學生除了充實知識以外,更應學習培養自己的人格,過程中必須學會的一項重要技能是訂定自己的目標。符合目標所花的時間,是努力;不符合目標所花的時間,是浪費。如同教授所言,敬業是很基本的要求,也是我個人身為學生的目標:成為一位好醫師。然而在過去數年的求學過程中,卻經常發現出席要求的必修課,反而收穫不多,與這個目標背道而馳。經歷了一番掙扎之後,才在之間找到平衡點。追溯矛盾的癥結,在於教學品質低落。每當出席一門沒有收穫的課,我們學生也感到相當失望,然而能發出的聲音卻不多。在敝校教師的評等升遷,多著重研究成果,教學品質影響微乎其微,學生其實並不能做出什麼影響,這部份洪蘭教授恐有些誤解。

當然,也不乏教學優良的教師,深入淺出、幽默生動,深受學生的愛戴。要把一門高深的學問,講授到學生可以理解,老師除了必須通透這個領域,還必須具備良好的組織能力和表達技巧。不是所有人都是天生的演說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當老師,但這些技巧是可以透過後天學習的。遺憾的是,校方並沒有方便進修教學技巧的管道;且老師以多少努力充實自己的教學技巧、提昇教學品質,完全是自由心證。花時間準備教材,不免侵蝕到研究的時間,因而對升等不利,是目前制度上造成教學品質不佳的原因。

洪教授應醫學院評鑑之邀蒞臨敝院,卻遭部份失秩的學生吸引注意力,恐怕疏漏注意到醫學院的課程安排及教學技巧問題。以上建言,希望能夠提供參考。百年學店,幅員龐大,要動起來絕非易事。學生與校方,皆有改進的空間,在此希冀學生們能夠約束自己,給予優良教師應有的尊重;而校方能夠減少必修,放手競爭,讓學生用腳投票,淘汰不合適的課程。期盼能夠藉此機會擦撞出些許火花,期望我的母校能有更進步的可能,造福更多學弟妹。

2009年8月5日 星期三

旅行,在手機上網的時代

雖然這趟旅程有很多時間我是獨自一人,但旅行中的心情並不孤單。有時想想,現代的旅行和從前相去甚遠,從前的旅人面對著眾多的未知,未知的行程、未知的地點、未知的語言。下一餐在哪裡,在什麼地方落腳,都是很難、甚至無法回答的問題。自從Lonely Planet誕生在這個世界上,旅人的負擔瞬間減輕許多,但仍要費心抄寫時刻表、蒐集各城市的地圖。

簾幕掀起,歡迎進入網路的時代。新一代的年輕人渴望著探索這個世界,用新穎的眼光看著一切。他們不知道,他們在長大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熟習了搜尋資料的技能,如此地內化,Google已經成為探索世界的起點。

在來到德國以前,我就在網路上查好行動上網的選擇。這方面的資訊其實不好找,這個網站的資訊相當豐富(至少以德國而言)。到達柏林後,依網站所言在MediaMarkt辦好預付門號,SIM卡和上網一個月30歐元。在Linux下把手機連接電腦後就可以上網!Windows下反而需要驅動程式,我就不清楚怎麼運作了。

於是我重建了連接世界的臍帶,大口呼吸我熟悉的空氣。與世界的連結只中斷了24小時,然後又全部回復;甚至還比原先更加緊密,因為現在我無時無刻不能上網!雖然我遠在德國,但是你們彈指就能看到我的動態。

我忖度著,這是否意味網路的連結其實佔了我與世界連結的很大一部分?我並不孤單,並不覺得和大家失去聯絡。所有我熟悉的一切仍在原地,靜靜等候著我下一次的到訪。如果我在台灣,會不會也只是維持一樣強度的問候?甚至因為我不在台灣,所以更加期盼著你們的注意?世界不只是平的,還是個奇怪的形狀,在這個世界中,德國比台灣還要靠近你們。

拿著手機上網,像是小孩拿到新玩具,三不五時拿出來把玩。隨著越來越熟悉,可以變的花樣也越來越多,介紹幾個這個月中常用的功能:

  • 第一個,當然,用手機中的瀏覽器。這是最簡單也是最複雜的功能:可以收信、寫Twitter、查字典、Web MSN,必要的時候還可以買車票(我是在手機上完成Student Agency Bus的線上刷卡!)。

  • Gmail,可以在手機上收信寫信,或是搜尋之前的信件。

  • MGMapsGoogle Maps。這兩個都是地圖軟體,MGMaps是人家寫的,Google Maps是Google出的。MGMaps的特點是可以透過藍牙跟GPS連結,不過被Google勒令不得使用他們的地圖,但仍有Yahoo! Maps;而Google Maps可以透過基地台粗略定位。對於旅行的人而言,等於擁有全世界的地圖!

  • DB Railnavigator是德鐵DB出的軟體。用強大的DB網站不只可以查德國的時刻表,還可以查別國的時刻表。現在隨時都在手中,甚至在旅館到車站的五分鐘內就可以順手查火車是否誤點。幾點幾分從哪個月台出發,轉車在哪個月台一清二楚!安裝步驟如下:用手機上網到 mobile.bahn.de ,選擇DB Railnavigator下載;安裝時可以選擇英文介面。


  • 接上電腦,當然就更方便了。3G網路甚至可以可以用Skype,等車的時候可以打電話回家;在火車上雖然只有GPRS,但還勉強可以上B。還有每天努力生產的Blog、圖片、影片...。經過一個月,總共透過手機傳輸了4520.88 MB

    畢竟是來歐洲,不比人家去印度。況且我相信,現在寫的這些,在十年二十年後回來看一定原始得可笑。在荷蘭的這個月,家裡面的網路也壞掉,家裏的人都說我失聯了。回到台灣,坐到任何一台電腦前面都有神速網路,我們真不愧是個優秀的現代國家。台灣也是有手機上網啦,但有些奢侈只在旅遊時捨得揮霍,現在想起在德國口袋中就有網路仍然十分懷念。

    2009年7月26日 星期日

    7月24-26日:Rotterdam

    既然來到荷蘭,當然要好好欣賞一下風車,最出名的地方就是小孩堤防Kinderdijk了。目前這裡還有19座風車一字排開,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風景。可惜我只能在這個時候來一次,春天花田和冬天雪地的明信片都很動人。



    今天碰到了好多台灣人!先是在等車的時候,碰到在Leiden唸書的台灣人和來拜訪的同學;回程時碰到兩個法國來的台灣人,而且剛好就是東哥等人在巴黎的房東!五個台灣人在Kinderdijk回程路上辦起認親大會。中途碰到橋樑升起讓船隻過去,法國來的兩人興奮地下車拍照,剩餘三個人則見怪不怪。

    在網路上找Rotterdam的hostel時,看到這間Houseboat hostel The Clipper,船屋hostel!當下就想訂來住看看,畢竟如屋主所說,來荷蘭當然要住一次船屋。不過在網路上的評價兩極,有一半的人說超爛,一半的人說還不錯。後來想說反正一個晚上而已,爛就爛吧!雖說如此,有人留言說屋主養的狗很兇,還有人說床有臭蟲,不免還是有點擔心。

    Owner was rude. Rooms were tiny and dusty. Toilets were disgusting, broom in the shower? Dogs growled at us each time we entered or left, then ate ham and cheese off the "breakfast" table. Lovely. Staying on a boat may seem like a novelty. There was nothing novelty about feeling uncomfortable in a place you'd paid 25 Euros a night for. Don't bother.

    The boat ıs very close to the Rotterdam Blaak traın statıon very easy to get to. The boat has plenty of room for everyone and Patrıcıa and Ramon are really hospıtable, they,ve been lıvıng on the boat for 10 years so they know what they are doıng. The culture and modern art ın Rotterdam were the best ı,ve seen so far ın Europe. Well worth the hour traın rıde for a lıttle bıt of European Holland summer culture.


    還好我沒有費太大功夫就找到運河旁的船屋,隨著潮汐高低運河的水位也會升降,退潮時船屋會整個隱沒在岸邊。老闆的確是不太友善,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不過除此之外倒是沒什麼好抱怨的。晚上回到船屋時,發現裡面又是個台灣人!今天一共碰到了五個台灣人,真是創紀錄了。

    住在船屋裡面還滿酷的!偶而會感覺稍微晃了一下,不過大部分時間跟平地上沒兩樣。窗戶外看出去就是河面,也不會有呼嘯而過的車聲。四人房今晚只住我們兩個人,所以還不覺得擁擠。衛浴設施當然簡陋了點,不過我有熱水就夠了。隔天還附早餐,一晚只要23.5歐元,換得住宿船屋的經驗還滿值得的!至於我個人給的評價大概是80分吧,只要住客不多的話,床的部份中規中矩,早餐尚稱滿意,淋浴稍嫌簡陋,屋主非常冷淡。不過價格不貴,所以可以試試。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Amsterdam幾乎沒有遭受損失,保持了原本的樣貌。而Rotterdam被轟炸的很慘,所以幾乎所有建築物都是新的,但也造就了城市多樣的建築。在Rotterdam隨處可見瘋狂的建築,除了有名的方塊屋、鉛筆屋之外,就連摩天大樓也常有出人意料之外的設計。

    搭乘Spido遊艇逛港口,看到許多船隻、貨櫃,還有造船廠。不過大多數的時間還是在跟其他的交換學生哈啦,雖然是來到荷蘭交換,但是卻認識了很多其他國家。每個人之間的差異還是大過於國族文化帶來的差距,有些怪怪的人大家都覺得他怪怪的。


    View Larger Map
    最後臨時起意拜訪的景點其實是很久以前在Discovery上面看到的。低窪的荷蘭在暴風雨來襲加上漲潮時,海水倒灌進來會造成嚴重的損失。整個荷蘭都蓋滿了堤防,尤其是面對西北邊的海洋,其中Maeslantkering是最後的一環。Rotterdam是歐洲第一大港,而這條水路是通從海上通往Rotterdam的通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雖然說從Rotterdam出發只要30分鐘火車,但是從最靠近的火車站還要走3公里才能抵達。也是只能認命的慢慢走,在這偏遠的地方只有腳踏車道,看一輛輛的單車呼嘯而過。三公里雖然聽起來不遠,但是還是要走上四五十分鐘才能抵達。大約從一公里外就可以看到Maeslantkering,看到之後還得走20分鐘!可惜到的時候已經太晚沒有導覽可以參加,但是一旁的解說館是免費的。



    風車的頭是可以轉動的,可以把風車轉向迎風。


    三公里有多遠?回程我已經走了一公里,火車站還在船的後面。你說船在哪裡?放大看吧。



    Maeslantkering完工後曾經啟用過一次。兩邊的門如果立起來,都各自跟Eiffel tower一樣高。


    Rotterdam Erasmus MC的直昇機。原本Rotterdam被我排在第二志願的,UvA是第三志願。也好,在Rotterdam待一個月應該滿無聊的。


    NAP(約略接近平均海面高度),荷蘭有很大一部分的陸地都會在水面下。


    港口上停著巨大郵輪,還有數不清的貨櫃。


    「你家住哪裡?」「住在啤酒路啦!」




    船屋裡面空間不大,不過頗有趣的。



    奇怪的方塊屋裡面牆壁都是斜的,大概適合兩個人住。一棟現在也是要八百萬台幣。

    2009年7月19日 星期日

    7月19日:Brussels

    揮別Brugge小鎮,再度前往Belgium的首都Brussels。一般青年旅館都有附早餐,不吃白不吃;不過今天早上好像吃太多了點,當然也歸功於比利時的鬆餅、巧克力,一整天都覺得血糖水位相當高。今天又有芬蘭正妹Julia同行,心情相當愉快。

    比利時是個矛盾的地方,首都Brussels尤其如此。比利時分成兩半,北邊的一半用Flemish,是個類似荷蘭語的方言;南方用法文,不過有許多自己發明的字彙。北邊和南邊的人民常常意見不合,也互相看不順眼,曾經一度無法達成共識而呈現無政府首長狀態(而且大家發現,就算沒有首長萬事還是照樣運轉)。再加上這裡是歐盟的首都,有許多歐盟辦事官員在此,所以呈現的語言文化就更加多元。

    但是另一方面來說,他們並沒有自己的語言。這是火車站的自動售票機,可以看見語言選項:荷文、德文、英文、法文。那比利時在哪裡?以歐洲而言,這裡的確是北國文化和南方文化互相碰撞的地方。荷語和法語同時都是比利時的官方語言,所以所有東西都要用兩種語言並列。包括街道名稱、車站名稱,也都有兩個名字。奇怪的是,兩個名字還經常天差地遠,Bruxells-Midi(法:中站)是Brussel-Zuid(荷:南站)。

    在這裡逛了一整天,我的心得是:典型的比利時和荷蘭其實相差不多。以荷蘭為藍本,綜合一點法國人的性格,放輕鬆一點、加上鬆餅與巧克力等美食,就很接近了。一早就被正妹拉著去店裡喝巧克力,一杯要價4歐元,但是不得不稱讚一下這杯熱巧克力,跟泡的巧克力完全不一樣!感覺比較像把巧克力塊融化,相當濃稠,還有Whipped cream可以加進去。

    再來當然是比利時有名的鬆餅。根據我的地圖,介紹了三種鬆餅:方形上面撒糖的是Brussels鬆餅;Liège烈日鬆餅則把焦糖加入材料一起烘烤,所以上面不再加任何配料。最後是上面有巧克力、草莓,或是八百種其他東西的,叫做Tourist waffle!

    地圖上面寫道:「Brussels is ugly, and we love it!」成為歐盟首都,舊城區都被拆掉重建,只剩下Grand Place一個廣場和週邊的四條街。這是城區中唯一漂亮的地方,或許還有皇宮花園還不錯,其他地方都沒什麼風景可言。從高處俯瞰階景,平心而論,風景真的很糟糕。幸好這個制高點是個不用錢的停車塔頂樓,又是一個地圖提供的當地景點!

    雖然有點不情不願,不過既然都來到Brussels了,市區也逛得差不多了,還是去看一下Atomonium。搭地鐵到那發現其實沒有想像中的虛,雖是1953年的產品但還頗為壯觀的。尤其是一直有人從上面垂降下來,雖然一次要25歐元,不過想來是很適合拿來說嘴的事情:「你去過Brussels嗎?」「有啊,你有去看Atomonium嗎?」「有啊,相當無聊。」「對啊。不過我有從上面跳下來。」

    有一條小路兩旁密密麻麻都是餐廳,因為遊客眾多所以價格競爭得很厲害。餐廳的服務生會很積極地招攬客人,從前還甚至會直接拉你進去,因此惡名昭彰。我們決定在這吃頓大餐,才剛踏進這條路,立刻有迎上的服務生推銷只要15歐元的套餐,還送免費飲料。在荷蘭,連個Pizza都要10歐元,所以15歐元實在是不貴。我仍然秉持傳統點了菜單上最奇怪的東西:芥末兔肉!

    坐在窗外,等於是旁觀服務生拉生意的頭等座位。他會先猜一下對方是什麼國籍、講什麼語言,然後設法用對方的語言打招呼。荷語、法語、英語當然都很流利,偶而也來幾句西班牙語對話,剩下的語言大概就只能拿來打招呼了。我有聽到中文、日文,Julia說他有聽到俄語。只是一直招攬生意當然很無聊,況且經過的人太多了,所以服務生有點像是跟所有路過的人打招呼。偶而來個Give me five;或是跟美女說「你男朋友太高了,我的身高比較適合」;和輪椅上的老太太哈啦幾句,讓老太太笑得合不攏嘴。我們一邊吃飯一邊看他表演,真的頗有娛樂效果。

    臨走之前才想起忘記寫明信片,差點重演離開德國時的劇碼。回到Amsterdam又是三個小時的車程,所幸不用再轉車。原本計畫在車上要著手進行這三天的紀錄,不過在火車規律的奔馳中很快不覺睡去。


    剛出爐的鬆餅真的很好吃,不過也不能排除是因為焦糖放得比較多。


    唯一漂亮的一個廣場。


    實在不是我在說,相當醜陋的街景。中央看起來比較漂亮的地方就是Grand Place。



    巧克力巧克力!


    Cuisses de lapin à la moutarde,芥末兔肉。

    La friture de moules panées,蒜味炸海蚌。

    Risotto au parmesan et aux champignons,義式香菇起司燉飯。


    這就是娛樂我們整頓晚餐的服務生。


    超市裡販賣的Sushi Kit,海苔、米、醬油、筷子全部一次幫你準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