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逃走的歐吉桑

我想我會一直記得五年級到醫院實習,在內科第一個照顧的病人。那時候只是掛名照顧,任務是去搞懂病人的病史故事,練習怎麼跟病人互動,然後記錄在病歷紙上。他是一個五、六十歲的歐吉桑,來住院的原因是中風;然而他中風已經是三個月前的事情,這期間在各醫院轉來轉去。我把他的病史寫成入院病摘之後,回家很努力的查了一番應該幫他做什麼治療。最後,幫他照會了復健科,請物理治療師每天來幫他練習如何恢復手部的力量。

Hospital Room 10/04/11「醫師,我右手都沒有力氣啦!」
「來,用力握住我的手,用力...不行嗎?那抬起來呢?對,手往上抬...喔,你看,還是有一點可以動啦。」

中風之後會有一邊肢體力不從心的狀況,不過,一般而言經過復健之後會越來越進步。他做了幾天復健,卻好像沒什麼進步,我有點擔心。更奇怪的是,他的家屬一直沒有出現。「我女兒下禮拜一就會回來啦!她人在國外。」歐吉桑這樣跟我說。

「我覺得你照顧的阿伯有點怪怪的。」負責指導我的學姊跟我這樣講。那是我的第一個病人,我還聽不太懂學姊話裡的意思是什麼。「我也說不出來,就是覺得他怪怪的...。」不過學姊還有其他床要照顧,這床狀況暫時穩定,也就這樣放著。為了要寫病歷,我一樣每天去問候他、關心他的狀況,他也一再向我保證他很認真的在做復健。

過了幾天,病人又說女兒臨時有事,會晚點回來。他依然沒有力氣握住我的手,不過在我轉身要出房門的那一刻,依稀看到他用中風無力的手拿杯子盛水吃藥。護理師們也開始議論紛紛,因為他對女兒返台時刻的說詞反反覆覆。我們也逐漸摸清他是什麼樣的一號人物,但也對他無可奈何。

IV Needle「蔡醫師,你幫他抽血吧!」不論抽血技術再怎麼高超,都有生平第一次抽血。除了利用假手臂練習外,我們的第一次真槍實彈抽血是同學們在彼此身上練習;再下一次,就是病人了。想當然耳,這時候對自己的技術是信心全無、誠惶誠恐。不論是哪一個帶衰的病人要被我當第二個實驗品,我都對他感到很抱歉。

剛好有這位裝病的歐吉桑,讓我的罪惡感減輕了不少。我說服自己,如果你可以演,我也可以演;你愛演病人,我就來演醫生。拿了針頭,看準方向,就硬著頭皮往歐吉桑的皮膚戳,在戳破皮膚的時候竟隱約有一點點復仇的快感。歐吉桑不發一語,不知道是不是後悔來到醫院白受罪。就這樣,我成功跨過了第一次在病人身上抽血的心理障礙。

五年級的實習課程是不用值班的,晚上不需留在醫院。某天一早上班,晨會之前學姊拉住我說:「你的病人昨天逃走了!」昨晚他跟護理師說要出去走走,就沒有再回來了,只留下假的聯絡資料與無頭帳款。經驗豐富的總醫師和護理師們熱烈討論起來,說早就有各種跡象顯示他會落跑了。於是,我的第一個病人以逃走收場。



進入七年級,我當起實習醫師,在內科照顧的病人,同樣是個歐吉桑。交班給我的同學只說,老師每次查房查到這床,就會很無奈,因為這位病人非常的不配合。他是一個肝癌末期的病人;雖然是末期,但發現至今也不過六個月。六個月的時間,讓他從一個臉色黃黃的上班族,變成等死的病人。對於肝癌、對於自己的生命已屆末期這件事情,還有點難以接受。

我們對他能夠幫上忙的,也只有疼痛控制,或是需要的時候給予症狀的緩解。歐吉桑的疼痛非常難以控制,照顧他的前幾天,他幾乎每天都只能趴在床上,把身子蜷縮成一團,臉上充滿著痛苦。在忍受疼痛的當下,也不大想與我講話,每天的問診都是被他攆走作為結束。

從一句一句的對話中,我慢慢拼湊起他的人生。原先他在台灣做生意,且有一個完整的家庭;而後到大陸去做生意,另外組了一個新的家庭。在台灣的親友警告他,如果真的去了就不要再回來,大家從此斷絕關係。而他仍甘冒眾叛親離的風險,選擇到大陸去過下半生。然而,身體的警訊漸漸浮現,在廈門的醫院檢查出肝臟腫瘤,他又回到台灣來詳細檢查,才發現是末期肝癌。回台灣後,大陸的家庭不聞不問,台灣的家人也發了毒誓不再管他,落了個孤單無依的下場。所有的親人之中,只有大姊還是看不下去,幫他出錢請了看護。

Hospital他的肚子整個鼓起來,裡面滿滿是腹水。肝癌病人常併有肝硬化,肚子裡面會有很多腹水,病人除了覺得很不舒服外,會食慾不振,有時甚至會細菌感染。必要的時候,抽掉腹水會讓病人舒服一點。和抽血一樣,對於每一件沒做過的事情,第一次做,我依然誠惶誠恐,尤其很難面對病人。病人常會問,可以找有經驗的人來做嗎?這時只能含糊其詞地說:「這種事情這個病房常做。」但沒說出口的是,這是我第一次做。

所幸在學長的指導之下,一切進行得很順利,我們放掉好幾罐的腹水。雖然我弄得滿身大汗,但是也偷偷鬆了一口氣,稍微得意了起來,把用具收拾好後宣布:「好了,完成了!」然後脫下無菌手套。

「蔡小弟!」歐吉桑在我轉身要走的時候叫住我。我試著忽視他的輕蔑:「怎麼了?」

「蔡小弟,幫我把衣服蓋好。」他比了比剛剛抽腹水時拉起的上衣。我有點氣憤的把他的衣服拉下來、丟上棉被。我花了這麼多心力在認真關心他,而且才剛花了那麼多時間,只為了讓他能舒服一點。身上的白袍所代表的專業,豈是能讓你這樣忽視的?對我第一次抽腹水實驗品的罪惡感,頓時消失地無影無蹤。



末期的病人,沒有親人的支持,很容易失去生命的目標。聯絡得上的家人總是對他的情況表示愛莫能助,無法接他回家。除了試著搞定他的疼痛外,我也試著說服他去做一些事情,例如寫信給妻子、兒女。我相信,當他躺在床上,一定有很多時間思考自己的人生,有許多的話語想跟自己以前拋下的兒女說。

一個禮拜過去,他的疼痛似乎受到控制,雖然還是無法坐起,但是平時已經不會持續哀嚎著痛。某個週末值班,我花了很長的時間跟他提了接下來的事情,認真建議他寫一封信給親人。「你還有什麼事情想要完成,你寫一張清單出來,我們一起看看有哪些事情是我們幫得上忙的。有些事情做不到,但是有些事情做得到,我們一起加油。」他總是揮揮手說他累了,明天再說吧,眼神中隱約浮出再度遭拒絕的恐懼。

我每天去煩他,你給兒女的信寫了沒?「明天明天,明天我就寫。」他說,眉間的神情讓我想起五年級時照顧的那位歐吉桑。還痛嗎?食慾有沒有好一點?還有什麼事情是我們可以幫得上忙的?他沉默了。我們兩個都明白,他沉默的事情,我很難幫上忙。

某天值班,我在晚餐前再巡一次病人,看看有沒有問題。歐吉桑看到我,問說你今天值班啊,吃飯了沒?他的看護去買晚餐吃,床位上只剩下他一個人。我依然提醒說信到底寫了沒?加油吧加油吧。他握著我的手說,「蔡醫師,一起加油吧。」過了一會兒,似乎想到了什麼,眼神聚焦在我身上問:「不然這樣,蔡醫師,要不要一起吃飯?拿過來這邊吃吧。」

我近乎本能地告訴他,我還有事情要忙,然後選擇回到護理站去一個人吃便當,留下他寂寥的眼神。

他的病情尚稱穩定,但是無法自理起居,因此要出院回家有困難。最理想的去處是長期照護機構,但是大姊經濟上無法負擔。我很想脫手這個燙手山芋,聯絡了各個不想理他的家人與醫療機構,才終於敲定轉院到新竹的安寧病房,便於大姊探望。

轉院的那個早上,我手上的另一個病人情況不穩定,忙完一陣後才突然發現他的病床已經空了。前一天,他才答應我要在離開之前把信寫完,這下子是看不到了。不過我想,新竹安寧病房的醫師們應該比我更會處理這件事吧。
Just another Tequila Sunset...
後來輾轉得知,歐吉桑在轉走後的兩天就去世了。我和學長都很詫異,原本預期他應該還有至少兩三個月的時間,沒想到這麼快就走了。

我不禁揣想著,在他最後的那些日子,孤身躺在病床上,兒子女兒都不來探望。我每天出現的身影,也許是歐吉桑與世界僅存的一絲聯繫了。也許在知道要轉院至新竹時,他就已經決定了。

我想他也是選擇逃走了,永遠逃離開這個世界。



本文亦發表於 2011年10月15日臺大醫院員工電子報。(需帳號登入)
Images (creative commons) : Diane Cordell, Jared Cuffe, Adrian Boliston, Keven Law

2011年7月5日 星期二

陪妳到最後

以下內容含有部分劇情。

More about 陪妳到最後
坦白講我並沒有很喜歡這本書。文字密度很低,故很快就看完了。

想當然我是站在醫護人員立場,跟大部分的讀者不一樣;這本書闡述的角度是病人家屬,訴說的是另外一面的故事,與大部分讀者相同。身為準醫師,我從《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戰鬥終了已黃昏》相對容易得到共鳴。看完故事,對故事本身沒有什麼太大心得,倒是對這本書暢銷感到很有趣。確切地說,對一本我不喜歡的書能夠暢銷的原因覺得很有意思。

首先是這本書的形式。我跳過蔡詩萍的推薦序先看完,再回來看序以及作者的中文版序。這本是「自傳式小說」,蔡詩萍在推薦序中也探討了這個形式,並且認為這樣的方式較小說與自傳有優勢。他的理由是純小說不容易引起大眾的同情聯想,而自傳又不夠吸引人。但我認為,自傳性小說反而是個限制!好似有人吹噓他的經歷,卻又誇飾不實。再者,我相信好的小說家在下筆構思之初就會做許多的功課,所虛構的人物皆有真實人物所本;若小說家勾勒出的人物沒有說服力,就不配當個小說家。自傳式小說反而限制了作者的想像力。

當然,對「素人作家」而言,自傳是小說是最好起步的地方,因為省掉了事前考察、收集資料的苦工。小說的形式又讓他得以簡化故事,也讓讀者接受度比較高。我好奇的是這位素人作家Ray Kluun本身的社經地位如何?故事中男主角的經歷,有多少是他的自身經歷?這個「素人」的程度,除了在寫作方面,在其他方面是否也是如此?目前在網路上面找不到關於他工作的資料,暫且把他當作社經地位中等的民眾吧。

我自己和高知識分子、社經地位中上者打交道比較有信心。我們可以好好解釋存活率、副作用、併發症,使用我們習慣的語言。面對比較難理解這些數字概念的民眾,就要費心去尋找能夠共通的語言詞彙。雖然書中如此刻劃,但我相信荷蘭的醫師們並非如所述這般冷淡與簡短;更可能的是,醫師使用的詞彙和溝通方式,對男主角(或作者)的社經地位、當時的情緒狀態,是完全無法理解的。

對這位教育程度中等的家屬而言,整個醫療界是一個可恨的地方,這個想法倒是不曾引起罪惡感。他從獲知太太得病起,幾乎都處在否認的情緒之中。醫療人員數次建議他們可以跟心理師諮商,最後他們也同意了,但是看得出來男主角相當抗拒。靈媒相當於另一種形式的心理輔導,但接受度就比較高。從主角(或作者)的角度看起來,醫療給予的幫助非常少;不論荷蘭的醫療實際上究竟做得怎樣,這是醫療人員必須檢討的部分。

故事主角表現否認(Denial)的方法也很有意思,他選擇去夜店、喝酒、狂歡、以及外遇。我的觀點當然對台灣社會而言沒有代表性,但是這樣的行為很難引起我的共鳴。尤其是他同時號稱非常愛女兒與妻子,無法想像沒有他們的生活;同時也宣稱有孤獨恐懼症(Monophobia),「一種害怕與單一伴侶共同生活的病態心理,會無法克制地強迫自己做出不忠的舉動」。DSM-IV根本就沒有這個診斷,最接近的是300.29 Specific Phobia,但他的表現並不像是典型的恐懼症。這件事比較像是一個外遇的藉口。有意思的是,荷蘭與全世界的讀者在這其中得到共鳴嗎?「我愛我太太,但是我無法停止外遇,而且她要死的時候更嚴重」?

找了一下網路上的書評,不論是國內國外,似乎都有很兩極的評價。對男主角的行為,與我持相同看法的人也不少。不知道他們是否仍然喜歡這本書?

也許這樣的想法在荷蘭是比較可以被接受的。畢竟這是有紅燈區的阿姆斯特丹、率先通過同志結婚法案的荷蘭呀!我不是說台灣人就不外遇,只是不會這麼冠冕堂皇。比較起來,台灣人還是比較老實,甚至帶點逆來順受的韌性。當然,會讓我在醫院碰到的病人,都是想通了願意治療的病人,取樣帶有偏差;但是病人「遇到就是遇到了,命該如此沒有辦法」的想法並不少見。否認與逃避,通常也是以埋首工作來表現。這種民族社會的習性,讓我還是覺得台灣人可愛了點。(以我目前的印象而言。也許有天會發現我錯得離譜!)

另一個國情不同的地方,是故事結尾病人是以安樂死方式去世的。荷蘭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可以合法執行安樂死(或協助自殺的地方)。書中一樣是從病人家屬的角度闡述這件事,也一樣對醫師的態度相當不滿,最後仍不吝記載醫師不大願意遵照他們的時間執行,沒用的醫師找不到可以注射的血管。以安樂死的方式,在自己選擇的日子離開,對病人本身而言確實感覺比較有尊嚴;不過話說回來,這仍然是一件違反自然的工作。尤其由病人來選擇死亡的日期,醫師在知情下縮短他人的生命難辭其咎。台灣目前沒有這樣的法律,也少見這樣的風氣,大部分還是建議末期病人接受安寧療護

最後,根據作者描述,安樂死時醫師先給予口服藥劑,發現藥效不足時才追加靜脈注射,而且還一時找不到周邊血管。協助安樂死的家庭醫師好像忘記他有 Port-A 可以用了!

2011年6月30日 星期四

2010-2011 台大醫院實習醫師影片輯錄

當實習醫師的這一年很辛苦,大家也都很忙碌,醫院特地為我們辦了兩次 Intern Night 實習醫師聯誼之夜。為了 Intern Night 這最後的舞台,大家在值班之餘準備節目可是忙的翻天覆地。其中尤以影片製作要耗費不少心力,成品也令人印象深刻。為了方便日後紀念,特別整理收錄於此。

第一次 Intern Night 開場影片 (2010/12/22)

請先觀看以下的 Starcraft II 預告片


本片由黃士哲策畫製作,仿照 Starcraft II 預告片以真人拍攝。


第一次 Intern Night 精選片段 (2010/12/22 演出)

由林佑樺操刀剪接而成。


Intern 結束倒數影片 (2011/05/29)

影片由楊允中、呂佳澍製作,Intern 的最後一天午夜十二點倒數於醫院大廳播放。


第二次 Intern Night 串場感恩短片 (2011/06/02)

電梯篇由林佑樺製作,其餘由蔡牧宏策劃導演。



第二次 Intern Night:「Intern很煩 MV」 (2011/06/02)

由林佑樺策畫製作。


第二次 Intern Night 澎湃大收尾 (2011/06/02)

由黃士哲策畫製作。


第二次 Intern Night:開場熱舞 ─ Only you (2011/06/02 演出)

由陳俊凱剪接而成。


第二次 Intern Night:下半場熱舞 (2011/06/02 演出)

由陳俊凱剪接而成。


畢業典禮回顧短片 (2011/06/03)

由黃士哲製作,於畢業典禮上播放。


撥穗典禮畢業生代表感謝詞 (2011/06/03)

畢業生代表:余坤興、洪琬婷。


恭喜各位同學,我們真的順利畢業了!

2011年6月27日 星期一

溫布頓排隊攻略

我們今年有幸可以去到溫布頓,一睹大牌球星的風采。實際去排隊之前,心中也是很忐忑不安的;但是感謝給我們很多幫助的紹綸、沛毅、俊廷學長,提供我們很多經驗,過程順利不少。因此也把今年2011我們碰到的狀況,跟大家分享一下。

為什麼要排隊購票?

因為沒有票啊。

啊,不是啦。根據官網,買到票的方法有:
Public Ballot有點像是摸彩,參加了以後他會抽出一些人可以買票。我們在決定要去溫布頓的時候,Ballot早就截止了。Wimbledon 2012的Ballot截止日期是2011/12/31。根據官網的說明,從八月開始可以寄個回郵信封,他們會寄報名表給你;在12月之前寄到,就可以參加Public Ballot。Public Ballot買到的票價或位置,有待有經驗的人補充。

Package除了門票以外,還有VIP包廂或是住宿,但價錢之高不是我們玩得起的。

那就剩下現場購票啦!現場買票還有一個很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買到的位置近得讓人不敢相信!每當我們回頭看見坐在Centre Court最遠的那些人,就覺得我們實在是太幸福了。

關於現場票的一些背景資料

帳篷是必備裝備
每天進到溫布頓的場地都要一張票。Centre Court, No.1 Court, No.2 Court這三個球場的位置是畫好的(reserved seat),要有票才能進去,即使你有Centre Court的票也不能進去No.2 Court。其餘No.3 ─ No.19 Court都是開放搶座位(unreserved seat)。其中No.3, No.12, No.18是稍微大一點的Show court,但也是同樣搶座位。

所以票總共有四種:Centre Court, No.1 Court, No.2 Court, Ground pass。前三種Court ticket包含該球場以及Ground pass可以看的範圍。

每天Court ticket大約有各500張,雖然官網上面沒有寫這麼精確。也就是說,要買到中央球場的票,幾乎必須是排到前500名才行。原則上1-500是Centre court,500-1000是No. 1 Court,1000-1500是No. 2 Court,再之後就是Ground pass了;不過拿前面號碼的可以任選要買哪種票,所以如果拿到501號也不要放棄希望。

2011年的票價在此。每天的票價都不太一樣,但是現場票只能用現金購買。重點是要排得到才買得到呀!

抵達場地請馬上找 End of queue 的牌子拿 Queue card
排隊買票過程大概是怎樣呢?

想要排隊買票的人數眾多,理論上來說賣票櫃檯是當天九點才開,但是大家都會提早排隊。提早多少呢?原則上,官網建議提早幾個小時來買Ground ticket,至於Court ticket就要搭帳篷過夜了。

簡述一下我們從星期三到星期四的過程。為了能近距離觀賞第四天Federer第二輪的比賽,我們在前一天,也就是星期三的早上就開始排隊。約早上十點半到達場地時,草地上還都是排隊買星期三當天票的球迷。在工作人員的指示下搭好帳篷之後,接下來就跟鄰居聊聊天,討論一下各自支持的球員以及英國陰晴不定的天氣。果不其然下午就下了場雨,大家紛紛躲進帳棚,裡面的賽程也停擺了(除了中央球場以外)。

珍貴的 Queue card,請用生命好好保護它!
下方00053就是排隊序號。
大約下午四點的時候,工作人員宣布要發Queue card,請所有的人都站到帳篷外來。從隊伍的前方開始發,一個人拿一張,不能幫別人拿。拿到Queue card之後就知道自己在隊伍中的位置了,明天可以看到哪個場地也大致上有個底。

這個季節英國的日落很晚,大約九點到十點,日落之後氣溫就會下降許多。半夜的氣溫更是低,睡到早上真的是被冷醒的。早上五點多工作人員會來搖帳篷把大家弄醒。因為帳篷等大型行李不能帶進場地,所以要寄在Left Luggage,一件1英鎊。

大家收的差不多之後,會再度形成站著排隊的隊伍。工作人員會領著隊伍的最前頭,穿過高爾夫球場往賣票的Gate 3前進。大約七點半會開始發手環,從隊伍的最前方一個一個人問你是要買哪一種票:Centre Court, No.1 Court, No.2 Court還是Ground pass。手環數量跟票張數一樣的,發完就沒了。這時候還會查驗Queue card,如果不見了就白排了。
例如這個櫃台是賣西邊101-103,107的票

依照買票的種類,隊伍會被分成三列併排:Centre Court、No.1 Court、No.2 Court+Ground pass。約九點時安全檢查開始,過了安檢之後就可以通過天橋,往賣票櫃檯前進了。賣票櫃檯的上方有註明賣的是哪個區塊的票,如果特別想要哪個區塊的座位的話可以留意一下。

九點半之後可以進到商店區,十點半之後就都開放,可以到處亂晃了。除了Centre Court和No.1 Court是下午一點開賽之外,其他的都是十二點開賽。

觀賞整天精彩的比賽之後,再回到Left Luggage領回你的帳篷和其他行李。

幾個重要的時間點(約略時間):
  • 1600:發 Queue card (但星期天排星期一的時候,似乎早上就發了)
  • 0500:搖帳篷叫大家起床,收帳棚
  • 0700:前往高爾夫球場
  • 0730:發手環
  • 0900:安檢與買票

排隊的地點在哪裡?

請大家參考這張地圖: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The Wimbledon Queue 溫布頓排隊大挑戰

抵達排隊隊伍最方便的地鐵Southfields站(不是Wimbledon站喔!),位在綠色District line上,請認明車頭寫著開往Wimbledon的車。出地鐵站之後沿著Wimbledon Park Road往上坡走,大約五到十分鐘之後靠左側寫著Car park的那個門,進去之後就是排隊的大草地了。Wimbledon Park站亦可,但從地鐵站到排隊草原的路比較難找。

我什麼時候要去排隊?

大哉問!每天票的張數是一樣多的,賣完就沒了。什麼時候要去排隊,端看什麼時候隊伍會排滿,這又和排隊當天天氣、隔天天氣預報、對戰組合有關係。提供一下我們排隊的經驗,以及偶而亂入去問一下現在幾號的資訊,大家參考看看吧。對戰組合只列出前一天晚上就知道的種子選手,前一天去排隊的時候其實還不知道誰會排在哪個球場。

Day 1 (6/20)
天氣預報:Interval Showers, Heavy rain showers at 16:00
Centre Court: Nadal, Schiavone, Murray
No. 1 Court: Zvonareva, Berdych, Roddick
No. 2 Court: Venus Williams, Monfils, Azarenka, Verdasco
日期 時間 排隊序號
6/19 1530 650

Day 2 (6/21)
天氣預報:Blue Skies, White Clouds
Centre Court: Serena Williams, Federer, Djokovic
No. 1 Court: Roddick, Wozniacki, Soderling
No. 2 Court: Verdasco, Azarenka, Llodra, 李娜
日期 時間 排隊序號
6/20 1950 680
6/21 0620 1900

Day 3 (6/22)
天氣預報:Interval Showers
Centre Court: Venus Williams, Nadal, Roddick
No. 1 Court: Berdych, Murray, Kvitova
No. 2 Court: Fish, Zvonareva, Del Potro
日期 時間 排隊序號
6/22 1040 5800

Day 4 (6/24)
天氣預報:Grey Clouds, Interval Showers
Centre Court: Soderling, Hewitt, 李娜, Federer
No. 1 Court: Djokovic, Tsonga, Sharapova
No. 2 Court: Serena Williams, Del Potro, Ferrer, Wozniacki
日期 時間 排隊序號
6/23 1020 53
6/23 1630 700

Day 5 (6/25)
Centre Court: Lopez, Roddick, Azarenka, Hantuchova, Murray, Ljubicic
No. 1 Court: Sharapova, Venus Williams, Nadal
No. 2 Court: Wozniacki, Ferrer, Zvonareva, Del Potro
日期 時間 排隊序號
6/24 2200 900

中央球場最後四天是沒有現場票的。另外也聽說,賽程第二個禮拜排隊的狀況會比第一個禮拜更激烈。

座位怎麼選?

當然越近越好,這不用我說了,除非你有特別喜好。
Centre court 坐位分布圖

雖然說前500號都是中央球場,但10號的座位選擇當然還是比490號來得好。中央球場的裁判椅和球員的座位在西邊,也就是101-106那邊。
No.1 Court 座位圖
No. 1 Court的裁判椅和選手座位也是在西邊,也就是26-30的位置。

No. 2 Court我們沒有去過,所以無法告訴各位。

還有什麼小撇步?

所有人都一定要在隊伍裡的關鍵時間點有:
  • 發Queue card的時候
  • 發手環的時候
一定要有人在帳篷的關鍵時間點:
  • 萬一需要移動帳篷的位置時
  • 早上叫你起來收帳棚
其餘時間,短暫離開排隊隊伍去「上廁所」或「買飲料」是允許的

原則上插隊是不可能的。在還沒拿到手環之前,每個人手上都有Queue card,排隊排了這麼久也跟隔壁鄰居都認識。萬一真的被插隊了,你也可以理直氣壯地拿著Queue card,跟鄰居點個頭就可以回到自己的位置。在拿到手環至買到票之間,過安檢時有機會被超車。此時隊伍的先後只會和買到座位好壞有關,但座位好壞和運氣的關係似乎更大。不過沒有關係,前後差個幾號頂多差一兩排,影響並不是很大。

就跟大家簡介到這裡了,祝大家排隊順利!

有 Queue card 才領得到手環喔。
過了天橋就快到售票口了。
終於買到票了!
經過了 24 小時的排隊,終於到了 Centre Court 完成夢想!

2011年6月20日 星期一

0615:Cambridge

DSC_0590其實原本一直在考慮牛津Oxford和劍橋Cambridge是不是都要去參訪,因為兩個城市基本上都是以大學為主。但在去完這兩個地方之後,覺得錯過牛津的建築風景會很後悔,錯過劍橋的撐篙也會很後悔!兩個城市,各有各的風景,雖然都是大學,但是給人的感覺還是不一樣的。

佑樺在上一次的英國行就來過劍橋,也體驗過撐篙,覺得很有意思,推薦我們再來玩一次。進城之後,一路上就有許多年輕人問我們是不是要去撐篙Punting,猜想這也是他們課餘賺錢的方法吧!當然,他們希望我們參加Tour,由他們來撐,沿途也介紹一下河畔的景色。但這種好玩的事情怎麼能夠讓人代勞呢?就是沒撐過不會撐,所以才要來體驗一下的呀!

DSC_0584首先由有經驗的佑樺上場。不過聽說他上次來的時候,在過橋時撐斷一支篙,還好沒有被列入黑名單。經過了一座橋的距離之後,佑樺相當迅速的抓到訣竅。

輪到我上場,發現果然沒有想像中的簡單!尤其是船隻的左右轉向與我的直覺相反,所以常常把船轉去撞牆。所幸再怎麼撐,船隻都是慢慢地漂,即使撞到牆也不會造成損害,只是嚇到背對船頭的乘客而已。

最後學會的心得是:放下篙時盡量垂直,放手讓地心引力來就好,可以的話要有點往船的下方放,等會推進的時候船才不會轉彎。到底之後就可以往後推,如果方向不對的話,可以把篙拿來當舵用一下,稍微更正方向。

輪流每個人各撐了一段,多少抓到一點感覺之後,接下來就該進行這次的「正事」了: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尋夢?
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爛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真的不能小看詩人的功力,把這麼多意念濃縮在詩內,這詩是無比沉重的。即使腦袋聰明如喬煜,也無法負荷撐篙、背詩、唱歌同時進行的負擔。別艘船上的乘客倒是對我們探頭探腦、議論紛紛,想必是好奇這幾個穿學士服唱歌的傢伙是不是頭殼壞去。不過我們忙著背歌詞、錄影,以及沿途幾乎沒停歇的笑成一團,享受著康橋撐篙的樂趣。

雖然河畔的柳樹與軟泥裡的青荇確實令人印象深刻,不過我們揮別康橋,倒是不帶一絲思念。

DSC_0573
上船囉!

DSC_0622
DSC_0626
輪流掌篙,輪流把船撐去撞牆。

DSC_0638
果然如氣象預報所預測下起雨,撐篙的人們紛紛上岸躲雨。柳樹在雨中,長髮垂得更低了。

2011年6月19日 星期日

0614:London

DSC_0434今天先到Buckingham Palace白金漢宮看衛兵交接。其實想想,衛兵交接可以弄到全世界都看也是滿威的。帶著黑色高帽子的衛兵真的看起來很Q版,不過騎兵隊相當的帥氣。交接結束後,樂隊還一字排開在白金漢宮前,演奏了好幾首樂曲。這樣的表演每天都要來上一次,也是滿累的。不知道衛兵們心裡是怎樣定位自己的?是不是和London West End一樣,把自己的職業當Performance artist?

觀賞完衛兵交接,我們一路走到國會大廈與西敏寺。國會正在開議中,是可以進去參觀的,但是門口的警衛告訴我們大概要排隊一個小時。一看果然有不少人在排隊,而且還都西裝筆挺,不知道都是什麼來頭?

西敏寺自從英國和羅馬分家之後,地位更顯重要,皇家有婚喪喜慶也都在這裡舉行。例如最近的威廉王子世紀婚禮也是在這裡舉行。這裡面埋的名人可多了,包括Charles Dickens、Issac Newton、Charles Darwin,遺骸都埋葬在教堂底下,接受上帝的庇護。這麼多名人聚集在一起,晚上開派對的時候想必也很熱鬧吧!

DSC_0534秉持著網球隊健康、知性、藝文的風格,來到倫敦,有機會的話當然也要來看個音樂劇!West End上演的音樂劇琳瑯滿目,我們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去問問看有沒有Wicked當晚的票,甚至都做好沙盤推演,沒有的話隔天要去半價亭買票。沒想到一問之下居然有當晚的票,而且用國際學生證ISIC只用£27.5就買到原價£62.5 的票!實在是太幸運了。

我們三個人都沒看過Wicked,也不知道劇情內容,只知道評價相當不錯。買到票後想說也別查了以免被雷到,乾脆就放空腦袋等著看有什麼驚喜吧!整個劇場基本上是坐滿了,我們能夠買到票實在難得。

因為不知道劇情,也沒聽過歌詞,所以分了一半的心在聽懂歌詞,沒能完全享受音樂。但只要認真看過一次之後,再聽到音樂時,就可以回想起演員的神態了吧!但仍有幾首歌特別動人,演員的情緒很明確的傳達出來,我相當喜歡,像是Glinda的《Thank Goodness》和Wizard的《Wonderful》。當然,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結尾壓軸的《For Good》:
Like a stream that meets a boulder
Halfway through the wood
Who can say if I've been
Changed for the better?
I do believe I have been
Changed for the better
Because I knew you...
I have been changed for good
想起來,也許我已經到了某個年紀,能被劇中的劇情所打動。尤其是在畢業的季節,這幾句歌詞,對在台下與兩個好朋友結伴共闖異鄉的我,顯得特別切題。就像林中碰上石頭的河流,你們都改變了我,回首十八歲、大一大二的自己,那面貌和今日相去千里,雖然沒人能保證這樣的改變是不是更好,但無可否認你們都刻畫了我的生活,改變了我生命的走向。沒有你們,我想我不會堅持把醫學系念完,不會堅持著在網球隊,更不會來到溫布頓。

就算從今而後,我們再也沒有機會相見,就像林中的河流離開石頭,頭也不回地往大海奔流而去;但我會永遠記得在這些黃金歲月,因為是你們,讓我成為今天的我。

DSC_0389
我們住的房子,不論外觀或內裝都相當精緻。

DSC01729
獲得地圖,開始倫敦一天亂闖之旅!

DSC_0413
趁在等衛兵交接的時候來拍張照。

DSC_0433
DSC01740
DSC01749
其實人家是相當認真在執行勤務的。

DSCF4187
今天其實走了很遠的路,從Sloane square一路走到河邊來。

DSCF4204
DSCF4205
Wicked!我們的位置是第J排,視野相當不錯。

2011年6月18日 星期六

0613:Oxford

本日行程簡述如下:學士照團拍之牛津外拍!

DSC_0228從Liverpool南行,回到倫敦之前,先轉去牛津Oxford一訪。相對來程兩個小時就抵達的Virgin火車,今天搭的慢車停站數多了點,花了我們三個小時才抵達Oxford。找到地方寄放大行李,收了我們4英鎊。跟著眾人往前走,只不過跨過一條河流,周圍的街景就瞬間倒退了五個世紀。

四處張望,放眼望去皆是一幅又一幅美麗的構圖。首先是建築物的門面,聳立的大理石門面仿若教堂的神聖不可侵犯,尖塔直指天際。左右橫幅,有時牆上又爬了綠色的藤蔓,增添幾分生機。走過門廊,又是讓人一驚,大片翠綠的草地閃耀在陽光下,雖然四周圍都閃耀著建築物的金光,但卻絲毫不會遮掩頂上的大片藍天。走進禮拜堂,自創校以來的重要人物都在這裡留下痕跡,以精湛的拉丁文紀錄他們的事蹟,雕塑也俯望著學子,期望他們能夠青出於藍。

DSC_0321我們在一個又一個的風景裡面搶著照相。雲層隨著風而奔跑,陽光這會兒閃耀,等下就不見蹤影。為了能在完美的光線消失之前按下快門,我們乾脆穿著學士服在牛津的街道上大搖大擺的走著。所幸陽光總是在過幾分鐘之後又重新出現,剛好也有畢業典禮,街上還有其他穿著類似的學子。

幾乎每個學院都有一個禮拜堂,除了是祈禱與儀式的場所外,有些學者也選擇在死後永遠與自己心愛的學院共伴,埋葬在學院的禮拜堂內。當然,台灣的大學多沒有神學院,所以也不會有禮拜堂;不知道有沒有教授囑咐死後要在校園內埋葬?傅園裡面好像放了傅斯年校長的遺骸,不知道其他人可以去跟他當鄰居嗎?

DSC_0268
DSC_0240
DSCF4159
學院內部有些要付費才能進入,有些因為正值期末考試或畢業典禮而未開放。

DSC_0292
看啊,陽光出來了!

DSC_0296
在邏輯之路上沉思。

DSC_0306
喬煜每天必備功課,打電話。喬煜在英國著名的紅色電話亭裡面。

DSC_0349
DSC01720
這是嘆息橋,仿照威尼斯的嘆息橋建造,不過也相當美麗。

DSC_0360
DSC_0363
欣賞美麗的風景,也把美麗的風景明信片寄回家。寄給哈妮的人還附上一個吻。

DSC01726
DSC_0255
DSC_0263
不管是裝可愛或是耍帥,這樣的背景怎麼拍都好看!

2011年6月15日 星期三

0612:Liverpool

隔天又是個睡到自然醒的行程,不過因為前一天已經把睡眠債都還完,所以我六點就自然醒了,只好起來吃早餐。打開冰箱,發現昨天買的蘋果派被人偷吃了一角,起司也少了四片!雖然很想偷吃別人的東西報復,不過不知道兇手是誰,還是算了。吃完早餐,自然醒三人組的另外兩人還在睡覺,乾脆回去睡回籠覺!

大家都起床之後,用昨天買的材料準備了今天的中餐,由於食材有被吃掉的危險,所以乾脆通通都裝到午餐的三明治裡面。出門之後,想說昨天公車一下子就到市區了,不如就散個步到市區吧!天真爛漫的三個人,完全不知道遭受英國天氣嚴峻的考驗。走著走著,天空開始飄雨,越靠近海邊海風也更加徹骨。原本預計半小時應該可以抵達,在雨中我們漫步了一個小時總算到達目的地,這時候沒帶傘的喬煜已經頭髮全濕了。

我們先參觀的是Maritime Museum,就甘心的不用門票,來到室內溫暖許多。很認真的看完關於一次世界大戰的展區之後,三個人不約而同的沒力了,不過不得不說,這個博物館的內容相當豐富。看完之後發現我們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歷史還真是不熟啊,猜想可能是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美中都沒參戰,身為美國第五十一州的台灣也就沒有參與到。外面這種下雨吹風的天氣,很讓人能夠對海上惡劣的天氣感同身受啊。

其中特別有個展區我覺得很有意思,是關於海上的同志生活。由於船上的環境封閉,很多水手在船上找到自己的性向,也找到許多同好。反正出海之後誰也管不著,他們在船上也辦起了變裝舞會和各式各樣的活動。早在陸地上接受同志以前,大海就已經接納了他們。許多人甚至過著海上同志,上陸了回到妻小身邊的生活。

又到室外吹了一陣風淋了一陣雨,我們到The Beatles Story。說實在我們Beatles其實沒有很熟,不過即便如此他們有好幾首歌還是有名到我也會唱。博物館重現了他們從組團、成名到解散的各個場景,點綴以許多珍貴的物品,像是第一把吉他,或是John Lennon的眼鏡。1985年才出生的我們,其實對搖滾樂就像是背景音樂般熟悉,反而感覺不到當初是什麼樣革命性的曲風進展。不知道下一波大流行現在正在哪個地方蘊釀?

捱過了受寒受凍的一天,總算回到旅社可以喝個熱湯暖身。房間裡的電熱器似乎只有象徵性的功用,不過換上乾的衣服之後其實也就不冷了。不禁讓人擔憂這樣的天氣在英國是否是常態,去溫布頓排隊的時候如果真要露宿野外,還真是一大挑戰。經過大耗體力的一天,我們戴上眼罩、放了音樂,迎接十個小時的睡眠。

黑人在他非洲的傳統居所

Beatles發跡的The Cavern酒吧


Liverpool FC